冬季,當樹葉轉黃,落雪覆蓋了大地,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求溫暖的庇護。在這季節,霜花點綴窗戶,呼出的氣都成為白霧,只想找個地方窩著,感受熱度。此時,什麼能比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更能打破這寒冷的束縛呢?每一口滋潤的湯液、每一片軟嫩的肉都是對這寒冷的最佳回擊。而談到冬日的熱湯,怎能不提及歷史悠久的胡椒鴨和羊肉爐?
胡椒鴨,這道菜源自於中國的傳統料理,主打的就是那強烈的胡椒香氣,給人一種深入骨髓的暖。而羊肉爐則是源於北方的草原文化,那獨特的羊肉香與各種藥材煮熬的湯底,早已是冬季的經典選擇。這兩道菜各有千秋,但都是冬日暖胃的絕佳之選。今天,讓我們透過小玉的味蕾,來細細品味這兩道冬季美食的魅力。
踏輕胡椒鴨的魅力
踏輕胡椒鴨的製作方式
胡椒鴨,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料理。它的烹飪過程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表演。首先,選擇的鴨肉必須是肉質鮮嫩,肥瘦適中的,因此特別選擇特選1.6-1.8KG的土番鴨,保留飽滿鴨身,整隻不剁保留鴨肉的鴨油的原汁精華。
在清洗乾淨後,加入大量的沙勞越白胡椒粒進行醃製,去腥提味,讓鴨肉充分吸收胡椒的香氣,並且在用臺灣的溫體豬肚。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,鴨肉更顯嫩滑,胡椒的香氣也更加濃郁。而最吸引人的,就是那鮮明的胡椒味,給人一種從嘴巴到胃,再到整個身體的暖意。
小玉吃踏輕胡椒鴨的心得分享
小玉我非常愛吃鍋物,最喜歡加入許多配料,用看的就暖入心扉啊!!!!!
跟大家說實話,第一次品嚐踏輕胡椒鴨時,當我筷子輕輕夾起一片鴨肉放入口中,眼睛瞬間為之一亮,這胡椒的香氣真的很突出,重點是不辣,所以不敢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嘗試。
鴨肉也煮得恰到好處,整體味道相得益彰,肉質的嫩滑和胡椒的暖胃效果,當下吃當下有感覺,尤其臺灣秋冬兩個分明的季節,暖暖胃真是下班一大享受啊,能夠品嚐到如此美味又有暖胃效果的料理,真的是一種幸福。
而且踏輕除了胡椒鴨這個口味,也有蝦黃厚薑母鴨,黑胡椒洋蔥鴨,麻辣開胃鴨等不同口味的產品,讓冬天食補多了許多選擇。
知名網紅也是超推薦踏輕胡椒鴨
踏輕胡椒鴨的門市位置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羊肉爐的古早味
羊肉爐,是許多人在寒冷冬日首選的暖身美食。它的烹飪方式講究簡單而精緻,首先是選用新鮮的羊肉,經過細心的剁切與洗淨後,放入一鍋滾燙的湯底中。特色在於這湯底,除了羊骨熬煮多時而成,還加入了多種香草和藥材,形成了一個既香濃又健康的湯底。羊肉在這湯底中煮熟後,肉質變得特別鮮嫩,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。
小玉對羊肉爐的深度評鑑
小玉品嚐羊肉爐時,會特別留意了羊肉的質地和其獨有的香草、藥材味。
好的羊肉的口感非常好,鮮嫩不柴,而且在這濃郁的湯底中,那些香草和藥材的味道真的為羊肉增色不少,儘管羊肉本身帶有一點羊膻味,但這些香草和藥材完美中和了那種味道,使整體味道更加和諧。
而且羊肉爐一定要搭配麵線,我自己還會在淋上豆腐乳醬,才是絕配啊!!!!
一般來說,我都到一些比較知名的羊肉爐店現場吃,像是我覺得湯頭最優的長疆羊肉爐,或是經過溪湖都會去的阿枝羊肉爐,羊肉爐的店家選擇真的比較多,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羊肉爐的湯頭無與倫比之處
最吸引人的,莫過於羊肉爐的湯底了。湯底濃郁,每一口都如同沐浴在一場味覺的盛宴中。而羊肉則是鮮嫩滑順,吃上一口,仿佛整個冬天的寒冷都被驅散了。這樣的組合,不僅能夠滿足味蕾,更是對身體的一場滋養。在冷冷的冬日裡,有這麼一鍋熱騰騰的羊肉爐在旁,真的是一大幸福。尤其加入茼蒿後,我的天啊!!!!!!!!冬天喝上3碗以上都不是問題
冬日暖身選擇,誰勝誰負?
當冬日的寒風嘯嘯而過,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方式讓自己暖和起來。胡椒鴨和羊肉爐,這兩大美食,都是許多人的首選。但到底哪一個更有助於驅寒呢?首先,我們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營養價值和暖身效果。胡椒鴨的胡椒和鴨肉都被認為具有極好的溫熱效果,而羊肉爐中的羊肉和藥材也被認為能夠助於增加體溫。
營養價值,更勝一籌的是?
除了驅寒,營養價值也是我們選擇食材的重要考慮因素。胡椒鴨中的鴨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對於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。而羊肉則富含蛋白質、維他命B和鐵質,對於身體的修復和增強免疫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然而,哪一個更有營養價值?答案或許因人而異,但無論選擇哪一個,都能確保冬天裡身體獲得充分的滋養。
小玉的冬季美食推薦
面對胡椒鴨和羊肉爐,小玉也進行了自己的選擇和建議。她說:“每當冬天來臨,我都會選擇羊肉爐,因為它那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真的非常適合這個季節。但胡椒鴨也有它獨特的魅力,尤其是當你想要吃一些不同的時候。”不管是羊肉還是鴨肉,小玉都認為,在冬天裡,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才是最重要的。
小玉的冬季美食終極結論
在這場美食大戰中,胡椒鴨與羊肉爐都展現了自己獨特的魅力。胡椒鴨以其嫩滑的鴨肉和暖胃的胡椒取勝,而羊肉爐則是以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吸引人。面對這兩種美食,小玉也進行了她的評比。她認為,雖然每一種都有其優點,但對她而言,羊肉爐在冬天時更能給予她那種家的感覺和溫暖。
每一種食物都有其故事和獨特之處,值得我們細細品嚐。無論是胡椒鴨還是羊肉爐,它們都代表了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。我們鼓勵讀者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,嘗試這兩種美食,找出自己真正的喜好。記住,美食的世界是多元和寬廣的,每一次的品嚐都是一次新的探險。不要害怕嘗試,讓自己的味蕾享受這場美食之旅!
踏青胡椒鴨VS帶皮羊肉湯推薦評價當我們談到傳統美食,很多人會想起耗時且複雜的製作過程,而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這樣的烹飪方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。但是,踏輕胡椒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,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飲食體驗。
踏輕胡椒鴨不只是一道料理,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。每一口都帶有深厚的胡椒香氣,與鴨肉的鮮嫩完美結合,呈現出一種獨特而濃烈的風味。而這,正是踏輕對品質和傳統的堅持。踏輕胡椒鴨VS羊三層肉推薦評價
更令人讚賞的是,踏輕胡椒鴨結合了現代的技術和快節奏的生活需求,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。這不只是一種便利,更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尊重和理解。踏輕胡椒鴨VS大鼎羊肉爐推薦評價
結論上,踏輕胡椒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選擇,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,依然能夠品嚐到古早味的魅力。不論是為了解饞,還是為了追尋回憶,踏輕胡椒鴨都將是你的最佳伴侶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同,與踏輕共度每一個珍貴的飲食時光。踏輕胡椒鴨VS羊肉爐料理推薦評價
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,知識的海洋,智慧的百花園。 從七歲開始,在父母親的陪同下,我邁開蹣跚的步伐,踏入了知識營養的殿堂,在“咿呀咿呀”的聲音中,開始了我漫漫的讀書路。 我背著書包,迎著朝陽,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,向學校進發。路旁的樹林里,鳥兒們清脆的叫聲深深地吸引著我那顆幼稚的心。欲停下的腳步,在“叮當”響的鈴聲的催促下,我只好在失望與無奈中健步如飛地跑進校園,與老師一道徜徉在書本里。 放學的鐘聲敲響起來,我又背著書包送走了晚霞。路旁的草叢中,小蟲們在賣弄著嗓音,開著它們自娛自樂的音樂會。此時的我雖然沒有啥音樂細胞,但也讓我聽出了它們音樂的和諧。于是想捉住小蟲占為己有的欲望在心里燃燒,索性便放下書包,在草叢里尋覓。可是幼小的手掌,哪里是小蟲們的對手。在一捉一跳中,手總是空空如也。絕望地哀嘆聲中與牧童一起,沐浴在夕陽里,回家了。 晚上半死不活的煤油燈,照亮我尋覓書山的路。黑漆漆的煤油煙,在狹小的書房里繚繞,直熏得人有些窒息。待到天亮時分,才知道自己變了樣子。不過把洗臉帕子放在冷水里打個滾,在臉上來回地揉搓,煤油煙熏出的花貓就逃之夭夭了。 《童年》這首歌是那時候愛唱的歌曲,我最喜歡唱,因為在讀五年級的我,知道《童年》歌詞里寫的內容充滿了童趣,也是讓我們小學生活得以真實再現。那時愛唱的歌曲,也會走紅,但在那個年代的字典里,似乎沒有流行歌曲這個詞匯。 初中,是我對讀書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不過那時是我身體發育的階段,一些懵懂的對異性感覺總縈繞著我,對異性的愛慕之心油然而生。但是每每耳邊回響起父親的話“書中自有緣如玉,書中自有黃金屋”時,那些對異性的奇妙想法頓時煙消云散。一條二指樣子的紙條,短短的一行字,卻寫出了自己對某某女生的愛慕之情,可是在父親的話筑起的那道阻隔墻上,始終沒有飛越過去。 隨著中考過獨木橋時間的臨近,試卷如雪花般漫天遍野飛舞著,時間都在試卷上打發著,在鼻尖上滑過。啥叫疲憊,啥叫力不從心,只有落伍的人知道。啥叫從頭再來,是落伍者無奈的選擇。不過大家都知道,人生能有幾回博?真是“死讀書,讀書死”啊!不過那時的老油條也不少,均在陪嫁送親中回歸故里,也沒有啥輕生的事件發生。因為人們都知道三百六十行,行出狀元的道理。 拼死拼活換來的就是那個有些光環的錄取通知書。俗話說得好,趕路累,歇氣更累! 在等通知書的日子里,是多么的寂寞與難耐,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否榜上有名,還是名落孫山。不過,對于我這個愛讀書的人來說,看書能夠打發時光。因此,小說、散文詩歌等刊物走進了我的世界,并且也很快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閑暇之時,手中的書準會不離手。也正因為這樣,有人“美其名曰”:豬鼻子上插蔥——裝象。 嘴長在別人的臉上,想說啥誰也管不了,于是只好拿魯迅的話“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去說吧”來安慰自己,似乎也有幾分阿Q精神。 書是自己讀的,知識是自己學得的,誰也拿不走。因此只有做好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,才不會出現“書到用時方恨少”的哀嘆境地。 就這樣,幾十年如一日,我遨游在漫漫的讀書路中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關中的冬天,有些蕭索凋零。光禿禿的樹干,干燥的冷風,灰沉沉的天氣,很是讓人寂寥惆悵。遇有晴好天氣,人們便紛紛向南山奔北塬,踏冰斗寒,賞雪海、觀霧凇、覽冰瀑,放松心情,舒放寂寥。 源于疫情,今年的冬天,我很少隨團爬山涉水,常常獨自游閑于巷陌觀景、寺院賞梅。 大興善寺有幾叢臘梅,據說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,每當臘梅盛開季節,游客攢動,爭相睹艷。 我幾乎每年都去興善寺觀賞臘梅,倒不是因為興善寺的臘梅本身有什么特別之處,是更骨質,更艷麗,或者更具馨香,而是喜歡興善寺賞梅的意境。一千多年的皇家寺院,三百多年的兩株臘梅,瞬間會讓你增升滄桑感。靜立花叢冠下,遙望不遠之處香煙裊裊的佛堂,不免會浮想聯翩,想象腳下的石徑,有多少隋唐名家曾經留下過腳印。古樸的梅枝,又疊合了多少滿清文人的手印。有時,甚至有種穿越時空,與古人神交漫游、心靈感應的意念。 興善寺的臘梅,已經歷數百年,依然枝繁花盛。凜冽的寒風中,黃花綴滿了枝頭,疏影橫斜,暗香浮動,著實招人喜愛。讓人不由自主地憶起“尋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“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”等名言佳句。也由此想到,人們喜梅、愛梅、詠梅,其實不是喜歡臘梅的相貌,而是喜歡品格操守,以物明志。 我也喜歡臘梅。 喜歡她的孤傲清逸,不屑于春光爭艷,“冰雪林中著此身,不同桃李混芳塵”。 喜歡她的堅強自信,“墻角數枝梅,凌寒獨自開”。無需綠葉襯伴,俏麗地綻放在枯枝上。 喜歡她隱逸淡泊,不與牡丹爭高貴,不與玫瑰賽艷麗,“不要人夸好顏色,只留清氣滿乾坤”。 >>>更多美文:原創散文
寫茅針的詩最早當見于《詩經》。《詩經·邶風·靜女》中寫道:“靜女其孌,貽我彤管。彤管有煒,說懌女美。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。匪女之為美,美人之貽。”將茅針謂之“彤管”,著實形象,古人愛茅針之美,可見一斑。而宋朝范成大的《四時田園雜興·晚春田園雜興十二絕》中對茅菖的描寫,則更顯清新可人:“茅針香軟漸包茸,蓬蘽甘酸半染紅。采采歸來兒女笑,杖頭高掛小筠籠。” 在東鄉,生于上個世紀的我們,幾乎找不到沒有吃過茅菖的孩子。 茅菖其實是茅草開的花。盡管同屬東鄉,但各鎮卻有不一樣的叫法。有的說茅針,有的叫茅尖,而大路的孩子們則稱之為茅菖。 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鄉孩子很美味的零嘴。東鄉民諺:“打了春,赤腳奔,挑薺菜,拔茅菖”。早春時節,柳色青青,桃花夭夭,一兩場春雨過后,東鄉大大小小的山坡上,田埂上,溝渠邊,便會萌生出許許多多茅草。陽光和雨露,讓柔弱的茅草一天天茂盛起來。此時,孩子們便會殷勤地常常去探望,仿佛親密無間的發小,牽掛而熟絡。 天氣慢慢地變得溫熱。在孩子們的熱盼下,一簇簇碧綠青草之中,偶爾的,有尖尖的茅菖凸現。有嘴饞的孩子急切地拔了,小心翼翼地撕開,青葉包裹的,只有一絲絲青中略顯白白的嫩芽衣。沒耐心的孩子便會毫不猶豫地扔掉,怏怏地離開。 春天是多雨的。再一次的雨后,一場透透的陽光溫暖下,漸漸地,叢叢茅草中,一根根茅針驕傲地直立著,如偉岸而青澀的青年。 這個季節,最是東鄉孩子們快樂的日子。正是放學時候,男生女生,三五個小伙伴,一群孩子撲啦啦四散開去,或蹲著,或趴著,溝邊,坎上。無需費勁,但凡舉目處,都有茅菖堅挺的身姿。 通常,男孩們是缺乏耐心的。猴急地,粗魯地剝開茅草青青的葉衣,剛露出一縷白色,便迫不及待地吞了下去。調皮的男生們會撕下白白的肉貼在鼻翼的兩側,扮成老翁的胡須。女孩們到底矜持些。放下干凈的書包,折好拖地的衣衫擰在腰間。蹲下,扒開茅草叢,一支支地拔出,如采花一般,齊齊地堆在腳邊。三兩個女孩,仿佛比賽著。足夠多了,便坐下,仔細地剝開。一層一層地。最外層的葉,綠中已有了些暗紅色。里面的先是嫩綠。再靠里的葉衣,便是綠中帶著月白色。再繼續,白白胖胖的如銀針般的茅菖便豁然而出了。 我對東鄉大港等地稱茅菖為茅針是頗為認同的。《毛詩品物圖考》也說過:“茅春生芽如針,謂之茅針。”層層的茅草葉子包裹下的,細細的,尖尖的,中間略略地鼓起,很像東鄉女人們縫補衣服納鞋底的鋼針,只是比它們更柔軟些,更敞亮些。在艷陽下,透著亮亮的熒光。放在嘴里,一絲清香,一絲柔軟,一絲綿甜,瞬間傳遍舌間。 藍天,白云。青草,茅菖。躺在油油的草地上,三五個發小,說著學校里各自班級的趣事,嚼著根根銀針般的茅菖,嬉戲,幻想,吵鬧,多么歡暢的時光啊,記憶不覺定格。而外地朋友告訴我,在他們那里,茅針還可以用來做各種菜肴,如茅針燉蛋羹,茅針和韭菜燒湯,或作餡做面餅,特別鮮嫩,有春天的味道。 在東鄉,茅菖不只是孩子們的美食。村醫們還把他當做一味中藥,涼血止血,清熱解毒,用于吐血,尿血,熱病煩渴,黃疸,水腫,熱淋澀痛,甚至還可用來救治急性腎炎水腫。但我至今不甚明白的是,每當我們快樂而愜意地吃茅菖的時候,大人們總是很嚴肅地告誡我們不能多吃。因此,東鄉的孩子吃茅菖只能是蜻蜓點水,淺嘗輒止。一旦吃多,會有流鼻血的危險。我曾親見我的小伙伴因吃茅菖流過鼻血。 拔茅菖很有講究的,孩子們甚至有不成文的口訣:“田埂上,拔茅針,先拔老,后拔嫩”。茅菖成熟的步伐快得驚人。幾天的光景,青嫩的茅菖便很快地老去。原本青色細嫩的肉硬生生地沖出了重重的外衣包裹。放眼望去,茅菖頂處,一條條白色的茅穗在風的吹拂下,裊娜著,恍如儒雅而翩然的君子。很多年后,我依舊地清楚地記得那個場景。那個黃昏,學校附近的一處斜坡上,剛剛下課的一群小伙伴,興致勃勃地奔向白天選好的目的地,準備再一次大快朵頤。沒料到,迎接我們的卻是一片白色細柳般已抽穗的茅菖。那種失望下的懊惱,相互呆看著,恨著。 上周末,和閨蜜去江大圖書館借書。正是黃昏,漫步校園內,居然和一片茅菖相遇。詫異之余,熱切地蹲下采摘。遺憾的是,成片的茅菖已經老去,露出一簇簇的白花。不甘心的我,采摘了一叢,居然沒有一根可食。很失落。而意外的是,城里長大的閨蜜,竟是第一次曉得茅菖可以當做美味來吃。而且,在她的印象中,這就是尋常的茅草。 那一刻,我再次感懷鄉下孩子童年的鄉野味,竟是那樣的迷人而豐富。這也是茅菖給我的驚喜。我不覺更懷念在東鄉有過的童年。那是我的鄉愁。有鄉愁的人,是幸福的。 >>>更多美文:現代散文
RR111DVOM254WD5
留言列表